少年钟叔河的“幽冥录”
1946年的暑假,不到15岁的钟叔河正在老家平江,等待县中开学。夏长如小年,他遂将闲时旁听“父老聚谈所闻所见可喜可愕之事”,“择其言之尤驯雅者”,仿照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的体裁与文风,“忆及辄述”成四十二则(其中一则有题无文,正可见作者心态随意),字数总计不过戋戋
1946年的暑假,不到15岁的钟叔河正在老家平江,等待县中开学。夏长如小年,他遂将闲时旁听“父老聚谈所闻所见可喜可愕之事”,“择其言之尤驯雅者”,仿照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的体裁与文风,“忆及辄述”成四十二则(其中一则有题无文,正可见作者心态随意),字数总计不过戋戋
二○○八年秋日,借回长沙看望父母,拜访了钟叔河先生。我随身带上了部分《随笔》作者的影册,聊天中拿了出来。他一路翻下去,默不作声。当看到朱正先生这一张时停了下来,说:“我不懂摄影,这里的大部分人我都不熟,无法评价,但我觉得朱正这一张拍得好,把他拍活了。他经历的磨
传统读书人多轻商,《儒林外史》里的牛玉圃,只能算读书人中的败类,在新认的侄孙面前,也要装出一副看不起盐商的样子。予生也晚,已在“九一八”事变之后,但对读书人轻商的情形亦曾亲见,不全是从《儒林外史》里看来的。